抬起手掌,靠近闸机,「嘀」一声过后,顺利进站。
这不是什么魔法,是微信支付团队在北京地铁试点运营的「刷掌支付」功能。
(资料图)
5月21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大兴新城站、大兴机场站全线试运营「刷掌支付」,用户只需在乘车前,到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获得授权后,即可顺利「刷掌进站」。
(图源:微信派)
继扫码支付、面容支付之后,「快捷支付」家族迎来了新成员。无需物理接触、安全等级高、识别速度快,集合万千优势于一身的「刷掌支付」,即将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部署。
作为一项生物识别技术,「掌纹识别」的技术门槛高于面容识别,在硬件部署和软件优化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我们仍相信,「掌纹识别」在未来大有可图。
挥一下手,支付成功
听起来高级又神奇的「掌纹识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
微信支付团队选择的「掌纹支付」方案,采取「掌纹」+「静脉」双重识别,通过专用识别仪器的扫描仪采集用户掌纹、静脉信息,与数据库驻留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完成识别。
(图源:Veer)
与指纹类似,每个人的手掌都有独特的脊线、线条和螺纹,由它们组成的图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误报、识别错误的情况较少。
「掌纹识别」主要读取的是掌心血管纹路,这些纹路不像指纹一样暴露在外,不容易被复制、仿造,安全等级更高。同样地,指纹识别属于接触式生物识别,而「掌纹识别」无需直接接触到识别仪器,从卫生的角度考虑,后者可以减少皮肤疾病传染的风险。
事实上,「掌纹识别」技术早在2014年就已初见雏形。
瑞典隆德大学一名名为Frederik Leifland学生开发了一套利用「掌纹识别」技术进行支付的系统,即使在没有携带智能手机、银行卡或是任何物理支付方式的情况下,依然能顺利完成交易。Frederik在毕业后创立了一家初创公司,目前,在隆德大学周边已有15家店铺安装了这套系统。
「掌纹支付」系统诞生于校园、流行于校园,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对于大部分学生群体来说,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往往是最容易被接纳的,例如Frederik推行的这套系统,大部分咖啡店、面包店都第一时间采纳了这个方案,这些店铺往往人流量非常大。
这么说来,微信支付团队将首个大众化场景落地在北京地铁,理由也是一样的。按照团队的计划,「掌纹支付」将在未来,推行至校园、健身、商场等多种场景,弥补扫码、面容识别覆盖不到的实际场景。
扫码、刷脸、掌纹,谁更好用?
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成熟,这种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交易的主要方式,大至商场,小至街边摊贩,一台手机即可完成所有交易流程。
电子支付成型早期,主要还是以扫码支付为准,无论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整个流程控制在几秒钟内,对消费者、商家来说,都是十分方便的操作。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指出,2018年至202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在快速扩张,截至2021年6月,我国的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中国银联在《2021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提到,已有超过九成受访者习惯性使用「扫码支付」,市场占比仍在继续增加。
(图源:Veer)
当然,「扫码支付」也有非常明显的弊端——极度依赖智能手机。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跑步、健身时,往往不会携带手机,毕竟做运动最好还是「轻装上阵」。而运动后补充水分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时候,没有携带手机的用户就无法使用「扫码支付」进行交易。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机型性能参差不齐,部分手机扫码能力弱、卡顿严重,在交易高峰期,往往会造成「电子塞车」。
在各种现实需求下,「刷脸支付」应运而生。
部分便利店、超级市场和健身房,这种配备「面容识别」的多合一支付仪器随处可见,不仅能「扫码支付」,也能「刷脸支付」。
2019年,《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发布,这一年也被称为「刷脸支付」元年。在这一年,使用「刷脸支付」的消费者高达1.8亿人。「刷脸支付」的优势相当明显,无需携带智能手机、不用扫码,没有泄漏支付信息的风险。
但「面容」的弊端十分致命,那就是不够安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技术峰会上表示,「刷脸支付」比扫码更安全,因为人脸是独一无二的。但可惜,受限于设备性能羸弱、联网认证数据处理能力不佳等问题,不少支持「刷脸支付」的机器,都会在使用次数频繁时「宕机」,导致人脸认证错误,时常有误识别用户身份的情况发生。
(图源:Veer)
可以预见,更高效、更安全的「掌纹支付」将会代替「刷脸支付」,成为新一代生物支付技术的「扛把子」。
不过,现阶段的「掌纹支付」依然面对严峻的挑战。在2023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曾指出过「掌纹支付」的弱点:复杂光源导致的识别准确率下降、生物个体差异影响识别成功率、「刷掌」仍不被大众习惯。
一旦解决这些问题,「掌纹支付」或许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市场。
「刷掌」,将再一次改变我们的生活
2004年,为了更好地支持淘宝网的线上交易服务,支付宝应运而生。
可以说,移动支付能成为主流的交易方式之一,「网购」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在往后数年时间里,腾讯推出了财付通,百度做出了百度钱包,京东也上线了京东钱包。根据Forrester Research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至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达9万亿美元,而美国仅1120亿美元。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图源:微信派)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切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过往,流传一个这样的段子:出门必「伸手要钱」,这里的「shen」指身份证,「手」,指的是手机,而「yao」则是钥匙,「钱」就是现金。如今,只需要携带一台手机,即可满足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还为乡镇企业、乡镇居民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随着移动支付持续向乡村下沉,更多普惠金融服务也在进一步发展。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为2.27亿,占农村网民的77.5%。
随着移动支付多样化进程加快,「刷脸支付」走进各种消费场景,这类更简单的生物支付方式,降低了学习门槛,能够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而「掌纹支付」在方便、高效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性,补充更多使用场景,使不同需求的消费个体都有合适的支付方式。
无论如何,更多种类的移动支付,正在推动消费交易结构更加完善,在效率、安全和普适性多个维度上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支付体验。
「掌纹支付」目前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尽管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也能从中窥探到未来移动支付的雏形。
在未来,移动支付必然是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和更具普世化的,正如「扫码支付」能够成为当前主流,最大的优势正是成本足够低廉、使用足够方便、消费群体足够多。「掌纹支付」想要将移动支付推向新的高潮,至少需要降低收款方前期投入的成本,比如配备该功能的扫描器,不能定价太高。
(图源:微信派)
总的来说,虽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掌纹支付」作为一项新鲜技术,我们仍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给予它更多信心。假以时日,或许这项技术会取代当前热门的移动支付方案,成为各行各业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