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放样精确到1毫米
“向前移动3毫米。”“请再向左移动2毫米。”“已到达正确位置。”拿着手中的显示设备,跟随机器人的指引,窦越轻松地找到了需标记的点。作为一名放线员,他还是第一次不用全站仪,就找准了放样点。“过去需要2到3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我一个人,再加上这台机器人,就足够了。”施工放样,简单地说,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方案“搬”到现场的过程,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北京建工集团负责施工的市政府办公楼工程中,三维激光放样机器人将取代传统人工,用于工程中的钢结构吊装和机电管线安装。
窦越介绍,在危险或者难以到达的位置点,激光机器人可对800米距离内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工作,只需点击所需放样的点,放样机器人会自动转动到放样位置,投射出激光,“我只需根据激光位置进行标记即可,精确度可达到1毫米。”
机器人替代人工放样,效率能提高多少?窦越告诉记者,以放样650米墙、60根墩柱和60个地脚螺栓为例,传统方法需要20个工人整整工作一周,而用这台三维机器人,一个工人一天即可完成,“效率至少提高了5倍。”
国内首次二维码“验”钢筋
打开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立刻知道眼前这根钢筋的来源地。如果说机器人为工程高效建设提供了设备技术的保障,手机扫二维码“验货”,则从建材安全的源头保障了建设的高质。
据介绍,工程办开发完成了手机微信端扫描查询验证功能,通过扫描挂在钢筋上的条形码验证货物标牌及质保书信息, 手机扫码,立刻就可以溯源到这份材料的质量信息。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手机端实现钢筋标牌及质保书信息查询验证的项目。另外,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还规划建设了两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即人们常说的“被动房”。通过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更好的门、窗、屋顶,以及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和太阳能等技术,“被动房”基本可以不用电力,就实现冬暖夏凉。项目建成后,建筑节能率在现行公建节能65%的基础上再节能60%。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大致规划为南北两区域,包括市委大楼、市政府大楼、市人大、市政协办公楼和委办局办公楼。据施工单位披露的施工计划,“四套班子”办公楼有望在明年春节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