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的背景下,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宣布增加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这是清政府割让给俄罗斯大面积领土之后,也就是在163年之后东北地区重新获得了出海口。
按中国海关发布的文件,海关总署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新措施将在6月1日生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参崴改于不冻港,1860年11月割让给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东北因为没有出海口,原来国内运输大综货物要先通过陆路运输抵达辽宁大连、营口等港口,才能打通海运。
吉林到大连直线距离有近630公里,到海参崴的直线距离可以缩短近100公里,而绥芬河、珲春等东北地区重要口岸到海港距离可缩短约4/5。不考虑装卸费用的前提下,海运成本只有铁路的1/3左右。所以,吉林和黑龙江的陆路运输出海距离将大幅缩短,两省的竞争力料将因此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政府已经批准,通过远东线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这个远东天然气管道终点站也在海参崴。所以,也不能排除未来海参崴还是中国进口俄罗斯能源的一个重要口岸,也就是说俄罗斯与中国的这项合作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而不仅仅是为了给东北两省一个出海口。
中俄原本也没打算让这件事发酵,但是最后仍然成为了西方舆论的热点,无非就是说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对中国依赖加强了,甚至成为中国的附庸国,甚至将海参崴的开放说成是中国的俄乌冲突“红利”。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性看待中俄这项历史性的合作?
一、是中俄战略互信提升的标志,证明俄罗斯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俄罗斯,与战争“红利”无直接关系。我们不能否认俄罗斯同意给东三省开一个口岸与乌克兰危机有关,正是因为俄罗斯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所以更愿意与中国发展紧密的战略合作,只能说与俄乌冲突存在间接关系。
二、东北重获出海口,作用也没有炒作的那么大。所谓“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货物从境内口岸出发,在境外口岸中转,再运输至境内口岸的运输方式,不涉及关税问题。
这意味着,东北获得出海口只能用于中国各省之间的贸易,不等于可以直接对外出口,与真正的以外贸为主的出海口有着根本性不同。振兴东北虽然因此获得一大助力,但是后效还要继续观察,因为目前能看到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让东北粮食能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国内运输,也就是运往浙江地区。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基础设施薄弱,货物装卸效率相对较弱,预计将削弱协议的实际效果。一些分析人士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基础设施很差,需要中国帮助支持其发展,所以实际影响可能相当有限。
三、更人警惕炒作中国威胁论,离间中俄合作。前几天,马克龙声称俄乌冲突让俄罗斯成为中国的附庸,这就是挑拨离间。其实在俄罗斯国内,也有一部分学者对中俄之间实力不对等的合作感到担心,炒作中国要威胁西伯利亚安全的大有人在。这次中国重获内贸口岸事件,之所以会如此低调,就是中俄都不想引发负面舆论。
总体而言,东北获得出海口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好事,这原本就是中俄战略合作加深的标志,或许与俄乌冲突的爆发有关,但是并不能说是中国的“红利”,而是俄罗斯深化与中国合作的需要。
中俄之间已经没有领土问题,我们也不需要有太重的心结。展望未来,中俄合作将成为塑造多级世界的大国关系范例,西方只有羡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