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网底筑牢 幸福生活添彩
【资料图】
——我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三感”
2月11日,粤黔两地共建的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举行揭牌仪式。广东省中医院将把先进的技术力量、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带到贵州、留在贵州,计划5年建成中医综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揭牌将有助于整体提升全省卫生健康水平。这也是让老百姓实现病有所医的生动实践,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贵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问题上持续发力,“七有”网底不断筑牢,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三感”满满。
呵护“一老一小”有温度
在普定县白岩镇金太阳老年公寓,韩爷爷午觉醒来,在护工的帮助下,坐着电动轮椅径直往书法室“走”去。在书桌前,他提起毛笔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4岁的杨婆婆说:“老年公寓环境好、饮食好。这里还配置了医护人员,有任何不舒服,都能及时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很安心。”
让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养,近年来,《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贵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促进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相继出台,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制度保障。
在呵护老年人的同时,贵州也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开展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托育试点,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4个。
全省54家托育机构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补助资金5020万元,位列全国第2。全省成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98家,在全国计生协系统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接下来,贵州将采取更多惠民心、暖民生的举措,不断推动“老有所依、幼有所育”取得新进展。
优质医疗下沉有厚度
“感谢您们为孩子成功实施心脏手术,您们就是救命恩人。”1月底,乐乐(化名)家长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护致谢。
不久前,刚满月的乐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住进贵州省人民医院。面对疑难杂症,作为输出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参与了治疗,副院长陈会文诊断:“这是一种极为罕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若在婴儿期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有夭折可能。”
在医院心外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陈会文为患儿主刀,手术顺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该病例在省医还刷新了此类复杂手术患者年龄最小的纪录。
孩子被成功救治,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2022年,我省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七个专项行动”。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在不断提升救治能力,保障病有所医的同时,贵州紧紧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总体目标持续发力,精准高效实施民生兜底保障,强化弱有所扶,及时行动,用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切实可感的救助帮扶,全面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惠民举措暖心有广度
“这个公寓环境好、价格合适、住得舒适。”34岁的王成从湖北来到贵州工作,入住了贵阳市青年人才公寓。在异乡工作最大麻烦之一就是住宿,没想到很短时间就得到了妥善解决。“公寓里面绿化好,还有健身房,闲暇时间还可以去锻炼呢。”
2017年以来,贵阳市人才安居服务有限公司为青年人才提供了3000多套租住房源,让“新贵州人”住有所居。
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聚焦“七有”目标,筑牢“七有”网底。今年我省的“十件民生实事”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70所公办幼儿园,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500所,实现1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接受本科教育。加强医疗健康服务,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结核和白内障筛查,为初中及以上学龄学生进行一次结核筛查;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
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民生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记者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