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岚关生态烟区。(李庆红摄)
(相关资料图)
新华网贵阳3月2日电 春耕备耕是全年烤烟生产的“第一仗”。近年来,黔南烟草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烤烟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探索出一条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精准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工商合作进一步稳固,实现了烟农稳、烟田稳、烟区稳,交出了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黔南答卷”。
政府主导,为高质量发展添底气
2021年12月28日,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烤烟产业基本烟田保护的实施意见》,将基本烟田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范畴,实行建管结合,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粮烟经产业携手共进,夯实烤烟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黔南烤烟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全州已建立起15万亩基本烟田核心保护区,进一步筑牢了烤烟产业发展根基。
烤烟产业让黔南烟区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李庆红摄)
“十四五”期间,全州8个烤烟重点县(市)纷纷制定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定位和目标。福泉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烟叶产能力争达10万担以上”;贵定县定位“贵烟高端原料、定制化生态烟叶”生产县;瓮安县着力打造“全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县”……
各级政府出台了保持50%烟叶税返还、执行优化结构补贴上等烟100元/担、烟农种植保险、基础设施管护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烟区、新烟区设施的“刚性”投入,及时配套完善服务,不断补齐烟区“水、路、机、房、棚”等设施设备短板,降低了烟农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农收入。
近年来,黔南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稳政策、稳烟地、稳烟农,增订单、增投入、增效益“三稳三增”,充分调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烟草部门和广大烟农的积极性,形成了推进合力,为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
以“质”为先,让每片“烟叶”黄软香甜
除了大力抓好各项技术措施落地,黔南烟草积极探索烟叶定制化生产,让烟叶质量更加契合品牌需求。紧盯工业企业烟叶原料定制需求,通过试点试验,构建品牌导向型烟叶定制化生产体系,挖掘黔南烟叶“黄、亮、软、香、甜”生产技术措施,增强黔南山地生态烟叶原料保障力、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烤烟育苗工场。(李庆红摄)
烟叶种得好,还要烤得优。黔南烟草通过“1+1+1”管控措施的实施,提升烘烤质量。即紧抓1个关键,围绕分类编烟上炕下炕去青去杂一个关键;做好1个保障,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烘烤,帮助烟农解决烘烤难点,推进下炕去青去杂工作;抓好1个管控,围绕分炕次交售,通过捆绑带标记炕次,不同炕次标注不同颜色,分炕次交售更加到位。
去年,全州收购烟叶17.47万担,上等烟比例77.65%,排名全省第一。在行业工商、农商交接检查等级合格率分别为71.2%、83.07%,均列全省第一。烟叶产值2.86亿元,同比提升0.49亿元,户均收入13.71万元(含补贴),通过精准管控,烟叶质量大幅提升。
以“绿”为底,让每块“烟田”春意盎然
技术服务到田间。(李庆红摄)
近年来,黔南烟草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烤烟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探索一条烟业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产业绿色化发展新路,致力打造黔南山地现代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样本。
“一亩烟地大约投放30到50头蠋蝽。连续投放三四年后,虫子基本绝迹了。”贵定县德新镇晓丰村晓丰塘组烟农杨彩荣就是绿色防控的受益者。“以前烟叶常常被虫子咬破洞,要靠农药来灭虫,现在以虫治虫,绿色防控,叶面干干净净,烟叶等级质量提高,收入自然增加。”
目前,黔南已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3.45万亩,辐射区3.45万亩,实现绿色防控100%覆盖。开展蚜茧蜂防控蚜虫6.9万亩,推广蠋蝽防治烟草害虫1.46万亩,使用性诱剂防控6.9万亩。地膜清理6.26万亩,占比99.72%,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
黔南生态烟叶彰显“黄、亮、软、香、甜”风格特征。(李庆红摄)
以“融”为要,让每个“烟区”绿富美强
去年初,福泉市在陆坪镇规划建设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通过“烟+”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多产业融合、设施综合利用、产业“智慧”管理、产品“智能”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综合体内配套建设现代化烘烤工场、生物质燃料加工厂等设施,强化产业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要素保障,确保综合体实现绿色化发展。
去年,黔南烟农多元产业增收585.49万元,同比增长63.6%。正是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有效探索,黔南烟区正逐渐形成产业发展布局规模化、土地流转合作化、烟叶发展专业化、产业融合订单化、绿色产品品牌化、综合园区产业化的现代烟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这是烤烟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多产业“抱团发展”的转变,更是黔南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吴珊 戴洪锋 刘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