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与贵州大学成功合作研发的600兆帕级铝锂合金型材,强度大、体积轻,价值是同体积铝材的50倍,可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领域,我们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之一。”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介绍,该公司去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了政府在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今年将力争在高附加值铝型材的产量上有更大突破。
该公司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我省正在着力构建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去年底,《贵州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称《细则》)出台,明确提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优质中小企业梯队,中小企业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指引。
【资料图】
“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将累计培育2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7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激励创新发展
“我们刚通过贵阳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今年有信心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记者近日来到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阳黔江航空保障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发展部副部长赵文正与团队商讨今年的工作重点。
贵阳黔江航空保障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深耕航空军品细分领域20余年,每年研发费用的占比都在5%以上,在航空地面保障设备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积累。
“以前企业不太了解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此次发布的《细则》明确了认定标准,申报成功后企业将获得税费优惠、人才奖励和金融支持,也能提高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赵文说。
“我们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逐步提升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成长为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负责人表示,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细则》规定得非常详尽,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四类13个指标进行全面量化,满分100分,企业得分达到60分以上即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在产业导向上,培育工作以制造业企业、制造业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企业为主,突出产业链属性,重点鼓励位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核心领域的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梯队培育
作为专精特新“大户”的贵州长通集团,旗下有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去年年底正式通过IATF16949认证,获得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际通行证。
“集团拥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此次发布的《细则》为我们旗下的企业集群发展明确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梯队培育,持续、深入开展技术研发,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在电线电缆各细分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并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申进表示。
“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3个梯度代表了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评价或认定标准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一思路。”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春花认为,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此次《细则》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所属领域等专业化重点培育方向,更利于中小企业守住精准定位和长期专注主导产品的生命线。
对于具体的培育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细则》提出,分3个层次强化对优质中小企业梯队的培育。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企业培育的广泛基础,其评价标准包括创新能力、成长性、专业化三类6个指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注重特色,认定标准包括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年限、研发费用总额、研发强度、营业收入等基本条件,并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四方面设置1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专精特新“小巨人”是排头兵,企业认定标准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共6个方面,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被认定企业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
帮扶更加精准
“非道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可以说是我们的王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名前三。”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南告诉记者,凭借着在细分领域30多年的深耕,去年6月,该公司入选工信部公示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不仅得到了研发经费的扶持,还获得了专项政策支持。
“我们针对不同层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完善分类专项扶持政策,加强创新、人才、财税、土地、金融、能耗等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负责人说,对遴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一次性奖励60万元,获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并鼓励各地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
在服务方面,将着力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指导,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项服务,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等平台,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鼓励金融、担保、投资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和精准服务。(记者 江婷婷 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