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给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电影《流浪地球2》近期火热上映,拥有“自我意识”的强大人工智能MOSS;算力超强、哺育支撑“数字生命”的量子计算机,活泼可爱、“双商”极高、让科幻迷恨不得“人手一笨”的智能机器狗“笨笨”,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领头人“马兆”的身份证号码是3401开头,各国宇航员戴着耳机式同声翻译器,说着母语沟通丝滑……这部对标国际顶尖的科幻大作,依托严谨庞大的世界观,以丰富的艺术细节,描绘逼真可信的未来史诗。硬科幻之光映照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现实,与安徽相关的众多科创元素也投影其间,分外引人关注。
人造太阳 创新成果丰硕
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型行星发动机,一场关于地球的宇宙迁徙将要开启……回归现实,《流浪地球2》里宏伟壮观的行星发动机真的造得出来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介绍,核聚变反应是将两个原子核重新结合,生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其间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采用重核聚变产生推进能量,利用这一能量推动地球,原理上说得通。
现实中的可控核聚变研发进展如何?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有一个11米高的“大罐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用来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反应,装置运行时,内部温度可达上亿摄氏度,有着“人造太阳”之称。
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富、无碳排放和清洁安全等突出优点,是人类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EAST科研团队十几年如一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方案,一直在为实现终极能源梦发起冲击。
近年来,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先后创造“等离子体1亿度电子温度”“1.2亿度电子温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等世界纪录,使中国站在世界核聚变能源研究的前列。
去年3月,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首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交付启用,这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将从科学研究加速走向“沿途下蛋”、造福社会的实际应用。
目前,CRAFT设施主体工程正加速建设,已完成100余个关键里程碑建设任务及核心部件的设计、预研和测试验证,从子系统的实验室研发测试阶段进入到了部分关键部件的研制和现场集成及调试阶段。
实现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的宇宙级梦想,是人类能够把握的通过科技革命走向广袤星辰大海的最切实路径之一。虽然现实仍然遥远,但每一步的艰辛前进,都是在不同路线上逼近目标,也为科幻创作提供越来越坚实的现实依托。
量子计算 加速应用落地
《流浪地球2》中的量子计算机MOSS,它能计算出地球即将遭遇多次危机,还能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才配得上推动剧情的隐藏主角,躲在幕后的真正“大魔王”。
看似科幻的量子研究实际离我们并不遥远。2020年,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相关单位合作成功构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亿倍,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在此基础上,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又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
科学幻想逐步在现实中找到依据,量子计算应用正加速落地。合肥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街”——云飞路,路两侧分布着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一批量子领域尖端科技产业成果在这里相继问世,量子科学从院校、研究所走向产业化。国内第一家将量子计算推向商用领域的企业——本源量子就坐落于此。
“公司目前已研发出多台中国量子计算机,并已在2021年交付用户使用。”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介绍,去年,该公司持续在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相应探索,并与移动通信、金融等行业伙伴开展合作。
据介绍,量子计算机能够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核心计算能力,未来可以在新材料研发、生物医疗、金融分析乃至人工智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 守护智慧未来
《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以假乱真,这类机器人,在合肥即将成为现实。去年,科大讯飞在全球1024开发者节的活动上提出“讯飞超脑2030计划”的阶段性规划。规划中提出,第二阶段,即2023~2025年,要进一步发展到自适应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让外骨骼机器人真正进入到生活之中。
影片中“怕水”“怕死”,还爱做各类表情包的机器狗“笨笨”,俏皮可爱,圈粉无数。
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的科大讯飞,自研出四足机器狗“小黑”,虽然这款“小黑”还比不上影片中的“笨笨”,但它可以奔跑跳跃,攀登和跨越复杂地形,还能握手和作揖。
这得益于在“小黑”内部嵌入的“机器人超脑平台”,它让讯飞机器狗拥有了更实时的地形自适应能力、更快速的全局定位搜索能力、更精确的地图构建能力和更高性能的人工智能运动控制,通过人工智能超脑的算法赋能,还能实现了语音交互、视觉分析、气味识别、声音成像等能力。
在合肥,科研工作者正不断运用科技力量,把越来越多的想象变成现实的行动。在未来,机器人可能会走进每一个家庭,陪伴孩子成长、辅助老人独立行走、帮助家庭减轻劳动。
“守护未来需要更强本领的人工智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要使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离不开多模态感知、知识理解和运动智能这些底层技术的支持。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科大讯飞首先推出了融合多种技术,由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等核心人工智能能力不断开放的机器人超脑平台,助力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生态发展。
硬核科幻 植于科技土壤
机器狗、7G信号、核聚变、量子计算机……这些“硬核科幻”元素离不开科技这片土壤,正如《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所说:“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为投资人会认为电影不可信。他们会觉得,中国怎么会有宇宙飞船、太空电梯呢?但我们现在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让中国的未来充满吸引力,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存在的最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2022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研发投入强度达2.34%,居全国第8位;合肥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增至6个、总数居全国第5位,国家高新区总数升至8家,居全国第8位。科幻作品,既有科学元素,也有人文思考,需要现实衍生的世界观支撑。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是科幻电影的底气。而中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越来越成为育化优秀科幻作品的厚实土壤,它正源源不断向人们提供源于灿烂现实的真切未来感,将激发更多的艺术、科技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见习记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