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我区创新衔接资金管理支持产业振兴
2022年,自治区财政厅积极推进财政衔接资金管理创新,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加速乡村振兴步伐。2022年前三季度,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33个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坚持落实总量保障,明确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并将市县衔接资金安排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2022年,广西筹措各级衔接资金227.14亿元,较上年增长5.12%,产业帮扶覆盖率达到96.14%。其中:中央衔接资金投入产业类项目65.24亿元,投入产业的比重达57.57%,较2021年提高4个百分点。在资金分配方面,创建特色优势产业储备清单制度,将市县市场前景好、利益联结强、前期工作扎实的产业项目纳入自治区级产业储备清单,给予优先支持。据统计,广西2023年衔接资金产业项目储备已达8900个、总投资252.78亿元,总投资额比2022年增长38.8%。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联农带农新路子。2022年,广西首次明确将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作为衔接资金支持的前提条件,以项目绩效管理为抓手对联农带农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并连续举办两次衔接资金支持产业现场推进会,积极推广“10+4”产业运营模式,即通过消费帮扶、代种代养、入股分红等10种方式和订单联结、股份联结、服务联结、产业融合联结4种机制,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广西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亮点和标杆项目。
优化衔接资金支持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021年以来,我区先后出台广西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及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优化衔接资金支持方式,将财政政策的外力扶持转变为企业和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包括通过产业奖补、小额信贷贴息、技术培训、实施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5年行动等方式,帮助脱贫人口解决资金和技术瓶颈;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导经营主体自主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攻克技术难关;通过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等方式,从整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助推乡村产业升级等。(记者 周红梅)